導語:2018年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微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電網等各項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穩(wěn)步向前推進。國家力主推動的各項改革事業(yè)也在有序的推動中,新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在今年又一次得到了深化;國家電公司也在今年提出了以特高壓直流工程為首的等十項業(yè)務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會資本。當然,我們也在今年看到了很多新的名詞出現并且很快就被各方所持續(xù)關注,如綜合能源服務、柔性變電站等等。
改革開放的40年來,我國電網規(guī)模持續(xù)壯大,電壓等級不斷升級,輸配電相關業(yè)務也在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下面請一同來回顧2018年這一年里,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事件”:
1 特高壓直流工程引入社會資本國家電網發(fā)布深化改革十大舉措!
事件:12月25日,國家電網在北京召開“貫徹落實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精神加快推動公司開放合作重點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聞發(fā)布會。繼續(xù)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促進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時期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推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十大舉措,包括了電網建設、裝備制造、抽水蓄能、電動汽車、綜合能源服務、信息通信等各業(yè)務領域,幾乎涵蓋了國網的全部經營范圍。首次提出在特高壓直流工程領域引入社會資本,將混改試點擴大到特高壓直流工程、綜合能源服務等領域。
點評:在前期增量配電、交易機構和抽水蓄能電站等方面探索混改的基礎上,將混改試點擴大到特高壓直流工程、綜合能源服務等領域。本次推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十大舉措,幾乎涵蓋了國網的全部經營范圍,這些改革舉措的推出,向社會各界表達了國網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踐行國有企業(yè)“六個力量”,銳意改革的堅定決心。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多層次多形式開放進一步深化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帶動體制機制全面轉變。
2 國家電網同里綜合能源服務中心建成投運
事件:10月18日,由國家電網公司打造的同里綜合能源服務中心建成投運,多能綜合互補利用項目、高溫相變光熱發(fā)電、預制艙式儲能系統、微網路由器、“三合一”電子公路、被動式建筑等15項世界首臺首套能源創(chuàng)新示范項目悉數亮相,展示先進能源技術,形成低碳智慧能源利用模式,指引未來能源變革重要方向。整體構成“電網為平臺、多能互補、智能配置”的新型區(qū)域能源互聯網,形成一個集能源生產、服務、展示、研發(fā)、辦公等為一體的江南水鄉(xiāng)綠色低碳園區(qū)。
點評:近年來,國家電網能源轉型發(fā)展的實踐路徑日漸清晰,同里綜合能源服務中心集中展現了其開展綜合能源服務、助推能源變革的科技成果。推動能源變革優(yōu)化配置、高效利用、低碳發(fā)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實踐。它建成后,整體構成了“電網為平臺、再電氣化為核心、多能協同互補”的新型區(qū)域能源互聯網,形成了一個集能源管理、智慧服務、科技研發(fā)、創(chuàng)新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綠色低碳園區(qū),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3 青?!幽稀?00千伏特高壓工程獲得核準
事件:10月22日青海一河南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獲得國家發(fā)改委核準,工程靜態(tài)投資225.59億元。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青海省首條特高壓外送通道,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內,途經青海、甘肅、陜西、湖北、河南等5省,止于河南駐馬店地區(qū),輸電電壓等級為±800千伏,輸送容量1000萬千瓦,全線總長約1582公里,計劃年內完成工程可研設計,2018年開工建設,2020年建成投運。
點評: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是,完全靠清潔能源自身互補能力獨立供電,全國乃至全世界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青海清潔能源資源豐富,開發(fā)潛力大;華中距青海較近,一次能源相對匱乏,特別是河南省電力需求大,是消納西北電力的理想市場。工程立足青海、依托西北,在輸送青海清潔能源的同時可兼顧甘肅清潔能源外送,投產后可有效緩解西北新能源棄電問題。是西部開發(fā)、東部發(fā)展以及清潔能源建設的重大舉措,必將有力推進青海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實現西北地區(qū)可持續(xù)脫貧,優(yōu)化全國能源布局,對滿足河南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大氣污染治理和能源轉型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全球首條特高壓穿越長江綜合管廊貫通 創(chuàng)多項第一
事件:8月21日,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正式貫通。蘇通長江過江段原設計方案為江中立塔大跨越,后來方案進行調整,采用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連接南北特高壓輸電網。管廊工程于2016年8月開工建設,工程起于北岸(南通)引接站,采用敷設于管廊(隧道)中的兩回(6相)1000千伏GIL管線穿越長江,止于南岸(蘇州)引接站。工程計劃于2019年建成投運。
點評: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是國務院大氣污染治理12個重點輸電通道之一,是華東特高壓主網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淮南—南京—上海工程將與已投運的皖電東送淮南—皖南—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合環(huán)運行,形成貫穿皖、蘇、浙、滬負荷中心的華東特高壓交流環(huán)網,這也是世界首個特高壓交流雙環(huán)網,將大幅提高華東電網接納區(qū)外來電能力,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水平,對于緩解大氣污染、促進華東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進一步提升我國電力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5 四川省推增量配電改革限制國網股權:中國電改破局并提速
事件:10月22日,四川省發(fā)改委、四川省能源局聯合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增量配電業(yè)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規(guī)定“國家電網公司不得控股增量配電網運營企業(yè),可以參股”、“增量配電網不是用戶,無須向上級電網企業(yè)繳納基本電費和高可靠性供電費?!边@意味著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終獲試點性破局。
點評:改革難,電力體制改革更難。自2015年中辦“9號文”啟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增量配電網業(yè)務作為最富創(chuàng)意的改革方案,卻一直進展緩慢。今年以來,國家發(fā)改委、能源局先調研督導、后組織約談,終見成效。四川省推動的增量配電改革限制國網股權的做法,被業(yè)內視為新一輪電改的“破局之舉”。12月25日,更換掌門人之后的國家電網公司終于行動,一次性推出包括企業(yè)“混改”及增量配電網改革在內共10項大力度改革措施,這表明引人矚目的中國電改真的要提速了。
6 世界首個基于柔性變電站的交直流配電網投入商運
事件:張北柔性變電站及交直流配電網科技示范工程于2017年10月開工。建設10千伏光伏直流升壓站一座,實現兆瓦級光伏發(fā)電直流升壓并網,減少了變換環(huán)節(jié),降低了變換損耗。建設10千伏柔性變電站一座,以此形成包含“源-網-荷”元素的柔性交直流配電網。構建了成套設計的框架體系,設計了多種交直流配電網組網模式。2018年1月,柔性變電站和光伏升壓站建成,并帶電并網;8月,示范工程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12月,示范工程完成電能質量測試等全部試驗;12月26日,張北柔性變電站及交直流配電網科技示范工程完成全部試驗和試運行考驗,標志著世界首個基于柔性變電站的交直流配電網正式投入商業(yè)運行。
點評:該工程是交直流高度融合、多電壓等級協調互動、高度智能化的配用電網絡,首次實現了智能電網與云計算產業(yè)的深度結合,勾勒了未來電網發(fā)展的新形態(tài)。融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柔性變電站概念,賦予了變電站全新的功能形態(tài),推動了變電站關鍵設備由“多種設備組合”向“單一設備集成”方向發(fā)展,有效減少配電網設備的種類和數量。先進的電網調度控制技術,讓配電網更加智能,能夠實現“源-網-荷”間的能量互補調劑。領先的電子電力技術,讓電力系統更加高效,有力推進我國配電網和能源互聯網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7 藏中電力聯網工程竣工投運
事件:11月23日,藏中電力聯網工程竣工投運。由西藏藏中和昌都電網聯網工程、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供電工程組成,起于西藏昌都市芒康縣,止于山南市桑日縣,跨越西藏三地市十區(qū)縣。據了解,該工程總投資約162億元,新建、擴建500千伏及配套工程變電站16座,新建500千伏及配套工程線路2738公里。2017年3月,該工程獲得國家發(fā)改委可研批復,4月6日開工建設,2018年11月建成投運。工程實現了青藏聯網工程與川藏聯網工程互聯,實現了藏中電網與全國主網統一互聯,西藏電網電壓等級由220千伏升級至500千伏,邁入超高壓時代。
點評:藏中電力聯網工程創(chuàng)造多項世界之最,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超高壓、世界海拔跨度最大、世界自然條件最復雜的電網工程。工程建成投運后,西藏中東部地區(qū)電網孤網運行的歷史將徹底結束,西藏主干電網實現了從220千伏向500千伏的跨越升級,西藏電網優(yōu)化配置能源資源能力顯著提升。同時,該工程也將為川藏鐵路提供安全可靠的供電保障,對于促進藏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增進民族團結、鞏固邊疆國防安全意義重大。助力藏中電力發(fā)展,加強西藏電網的網架結構,提高供電保障能力,為順利實施國家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和維護邊防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實現西南地區(qū)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內的配置,對于提升西藏清潔能源外送消納能力意義重大。
8 一般工商業(yè)電價平均降低10%目標超額完成
事件:3月5日,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一般工商業(yè)電價平均降低10%”的目標。3月28日印發(fā)《關于降低一般工商業(yè)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中稱,決定分兩批實施降價措施,落實一般工商業(yè)電價平均下降10%的目標要求。本輪降價的電網清費、核減輸配電價、降低電網環(huán)節(jié)收費和降低新增輸配電投資額折舊系數等四類措施均由電網執(zhí)行,即降價成本主要由電網企業(yè)承擔。
點評:近兩年我國用電增速明顯增加,輸配電價定價機制為電網企業(yè)帶來超額收益,本次發(fā)改委提出一般工商業(yè)電價平均降低10%的降價要求,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號,即發(fā)電側和售電側的利益要趨向平衡,這個政策給了各級政府部門明確的依據,通過電網端的讓利來進一步推進一般工商業(yè)目錄電價降低 10%的目標。有利推進區(qū)域電網和跨省跨區(qū)專項工程輸電價格改革,進一步規(guī)范和降低電網環(huán)節(jié)收費,提高兩部制電價靈活性。降低終端用電價格,工商業(yè)企業(yè)的用能成本將會下降,企業(yè)效益會相對提高,有力改善我國營商環(huán)境。降價空間來自輸配電價定價機制帶來的“ 超額收益”, 不影響發(fā)電端電價。
9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與中國鐵塔“共享鐵塔”
事件:4月24和25日,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分別與中國鐵塔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開啟“共享鐵塔”的全新合作模式。積極向中國鐵塔開放輸電桿塔,利用密布全國城鄉(xiāng)和公路鐵路沿線的電力桿塔用于通信建設。同時,中國鐵塔利用豐富的通信站址資源及基于物聯網+互聯網的信息化運營平臺,為電力桿塔信息監(jiān)控、電力無線專網建設等提供有效支撐服務。
點評:“電力塔”“通信塔”開放共享,密布全國的電力桿塔用于通信建設,可以促進電信網絡廣覆蓋、快覆蓋,大大縮短施工周期,提高通信基站建設效率,降低通信基站建設成本,有力支撐“網絡強國”戰(zhàn)略實施,有力支撐4G網絡深度覆蓋和5G網絡快速部署;推動形成電力和通信企業(yè)共建共享合作模式,可以促進電網企業(yè)盤活資源和提高效益,有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放大功能;有效減少新增通信鐵塔基站占用土地資源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實現資源共享。
10 青海開展“綠電9日”全清潔能源連續(xù)供電活動
事件:繼2017年推行“綠電7日”,今年6月20日~28日,青海省再次通過本地水電、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機組供電以及清潔電力的跨省跨區(qū)交易等多種形式,成功開展了“綠電9日”216小時全清潔能源供電活動,連續(xù)供電周期成功延展28.6%。9日期間,青海清潔能源不僅滿足全省17.6億度的用電量,相當于減少燃煤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44萬噸。還外送電量2.71億度。全省保留兩臺火電機組確保北部電網電壓支撐,兩臺機組最小出力25.5萬千瓦,比“綠電7日”時降低54.1%,累計發(fā)電0.64億度,全部通過市場化外送出省外。
點評:與去年的“綠電7日”比較,除了時間的增長外,市場化是本次嘗試的核心。大唐青海能源開發(fā)有限公司在9天里申報了兩筆交易,一筆送陜西,一筆做省內火電發(fā)電權替代,市場化交易讓新能源消納的空間變大,這是一次清潔能源發(fā)展的全新突破和嘗試,有利于電網側進行青海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集成優(yōu)化研究?!熬G電9日”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紀錄,也是中國能源轉型之路的濃縮,對中國及世界能源轉型都有標志性意義。